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

 


图源于网络



图源于网络



最近看了一部最新的警悬疑港剧—《刑侦日记》。这部剧让我认识了什么叫解离症。

解离症,简单来说,是个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疾病。

它算是精神病里的其中一个,但也不完全是。

解离症,也可称为人格分裂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拥有多重人格的精神病患者。

以下有一个来自维思维讲解有关解离症的影片👇




看完以后,相信大家都对解离症有了基本的了解吧?


根据我所找过的资料,解离症这个冷门的病例在全世界少之又少。目前不太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积极地研究此病例。但这里我整理了几个重点。👇

首先,解离症即俗称的多重人格,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如精神刺激)下分离出与主人格不同的两个或以上的人格。有学者认为,解离出来的人格是为了保护主人格,或代替主人格承受其不愿意面对的痛苦,所以主人格不会拥有解离人格的记忆。

起因:通常是极大的压力或极深的创伤。

不过通常出现这个症状都是因为长期一个人从小经历了很痛苦的事或者被人严重伤害而使一个人自小的心灵严重受到伤害,然而却留下了童年阴影。

就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就好像《刑侦日记》里的男主角—他有四个不同的人格。主人格马特因为17年前亲眼目睹妈妈煮了一锅有老鼠药的汤而意外听见妈妈说要毒死他和妹妹。他听见后,马上吓坏了。之后就衍生了朱玑,叶劲峰和迈克尔。不然他早就崩溃了。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临床表现的部分👇

他们主要表现为自我认同混乱;自我认同改变;失现实感;失自我感:自己看自己就像在看一个“他人”一样,即我不再是我;失忆:失去记忆。

1.各有各自的年龄层,各自的性别,各自的价值观。每一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独立地与他人相处。

2.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有一些则各行其是。在特定时段内,至少会有一两个人格处于“值班”状态,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

3.不同人格之间的变换过程通常是突然且戏剧化的,但再好的演员恐怕也难模仿得唯妙唯肖,因此患者常被误以为在装病。

4.患者常有失忆症的现象;或者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又或不记得曾经做过的事。

5.患者受暗示倾向很高,即易被催眠。

6.在接受检查时,几乎找不到什么异样的地方;前面所提到的失忆症现象,单一次的检查通常是无法看出患者的异样,必须有长时间的观察期才能发觉患者精神状态上的病症。

7.多重人格障碍通常是漫长或一辈子的病程。

至于它的治疗方法👇

多重人格的治疗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治疗人员主要是在多重人格中找出一位熟悉所有人格的内在人格,通常为“内在自助者”(Inner Self Helper,ISH),让其成为核心人格,且让各种内在人格互相对谈而认识其他人格,然后找出性格上相似的人格率先整合,从而逐步削减内在人格后整合为一,但即使治疗成功,也可能因外在压力,造成人格再次解离。


另外,由于患者受暗示性很高,因此在临床上的治疗常利用催眠来召唤患者不同的人格,以便治疗。不过,根据临床经验,催眠治疗多半是辅助式的,或只作为一种技术,并非治本之法。


此外,我也找到相关的一些真实病例的新闻。👇

澳洲的案件

从4岁就被亲生父亲性虐待的珍妮(Jeni Haynes)创造出了2500个人格来保护自己,法庭接受她与其他6个人格出庭作证,每个人格都提出了不同面向的施虐过程,是史上头一遭以不同人格的证词为证并被法官采信的案例。

珍妮在童年时被父亲残忍地性虐待,包括在她下体塞娃娃、对她洗脑和性侵,用母亲和姊妹的性命威胁她,于是她创造了第一个人格“交响乐”来承受父亲的虐待,并在长达7年的恐怖经历中不断地诞生出新人格来让“自己”免于承受性虐待和校园霸凌。2019年三月,珍妮和其他人格一起出庭作证,为史上第一例由“人格”出庭作证的案件,最后法官判定珍妮十恶不赦的父亲将会被送进监狱度过余生。

若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蓝色的字眼继续看珍妮以外的真实事件。

珍妮的新闻


最后,这是我在YouTube所看到的影片。希望可以借此影片了解更多关于多重人格的背景。

本文的参考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7%A3%E7%A6%BB%E7%97%87/1502386

https://3g.163.com/dy/article/GEHSO1HV0517SANQ.html?spss=adap_pc


注:!!!本文的一切解说只能当做参考,若想了解更多关于解离症的疾病,可以寻求专业人士了解更多详情。

喜欢的话可以分享哦!☺️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Fakta khusus Pengajian Perniagaan sem 1

Nota ringkas pengajian am Topik 1:Alih Bentuk Komunikasi Sem 2 (kata kunci pelbagai graf)

Stpm文科生之个人分享

Jenis-jenis pola (ABK bukan linear) Nota ringkas Pengajian am sem 3